woman holding film camera
社會議題

香港綜援制度現況與挑戰

香港綜合社會保障援助(綜援)制度,旨在為經濟上無法自給的人士提供基本生活保障。根據 2025 年最新資料,綜援金額已於 2 月 1 日上調,單身長者每月可獲 4,250至 7,225 元不等,金額會根據申請人的健康狀況及是否需要經常護理而有所不同。除標準金額外,綜援亦設有補助金及特別津貼,涵蓋醫療、教育、交通等多方面需要。政府亦會因應經濟及社會狀況,適時發放額外津貼,例如 2024 至 25 年度財政預算案就曾向受助人發放半個月標準金額的額外款項。

side view of man's face

申請資格及流程

申請綜援需符合多項條件,包括必須為香港居民,並已取得居民身份不少於一年。申請人需通過入息及資產審查,資產上限會因家庭人數及成員狀況而有所不同。一般而言,65 歲或以上長者、殘疾人士、單親家庭等較易符合資格。申請時需提交身份證明、住址證明、入息及資產證明等文件,並接受社會福利署職員的面談及家訪。如遇特殊情況,社署署長可酌情處理個案,靈活回應申請人的實際需要。

受助人面對的挑戰與制度障礙

雖然綜援制度為不少弱勢社群提供了經濟支援,但在實際運作上,申請人經常遇到多重障礙。不少市民在申請過程中因資訊不足、程序繁複、缺乏支援及負面標籤等問題而卻步。部分受助人反映,社會對綜援受助者普遍存有歧視,甚至有申請者因擔心被標籤為「依賴福利」而選擇不申請。辦事處職員的態度亦會影響申請人的體驗,有人曾表示在溝通時感到被冒犯或不被尊重。部分家庭因申請手續繁瑣,或家人不願配合,導致未能及時獲得應有保障。

man and woman standing surrounded by yellow flowers

綜援金額與生活實況

雖然政府每年根據物價調整綜援金額,但不少受助家庭仍然覺得資助不足。最新調查顯示,7 成受訪綜援家庭認為現時津貼難以應付實際生活開支,部分兒童甚至要減少餐數或依賴免費食物支援。學童的補習費及課外活動開支亦難以負擔,影響學習和社交發展。長者方面,除了經濟壓力外,亦需面對健康及心理挑戰。部分長者因長期孤獨、缺乏社交支援,容易出現老人抑鬱症特徵,而綜援金額未必足以覆蓋醫療及日常照顧開支。

政策改革與未來展望

面對人口老化、貧窮問題持續,社會各界普遍認為綜援制度有改善空間。部分建議包括簡化申請程序、加強資訊透明度、提升前線職員服務質素,以及定期檢討津貼金額,確保能反映實際生活需要。針對長者及兒童等弱勢群體,應增設更多社區支援服務,例如上門送飯服務、心理健康支援及學習資助等,減輕受助家庭的壓力。同時政府亦應加強公眾教育,消除對綜援受助者的負面標籤,鼓勵有需要人士主動求助。
香港綜援制度在保障弱勢群體基本生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,但隨著社會結構轉變及生活成本上升,制度亦需要不斷調整和完善。只有持續優化政策、加強社區支援,才能真正回應基層市民的需要,讓每一位有需要的人都能獲得應有的保障與尊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