懷孕是一段充滿變化的歷程,身體隨著胎兒成長而出現不少不適。常見的症狀包括噁心嘔吐、胃灼熱、便秘、頻尿、下肢水腫、抽筋、腰背痛、陰道分泌物增加等。這些現象多與荷爾蒙變化、子宮擴大及生理結構調整有關。雖然大部分屬於正常反應,但若症狀嚴重或伴隨異常情況,便需及早尋求專業意見。家人的體諒與支持,亦有助孕婦舒緩壓力,安然度過懷孕期。值得一提,有部分女性在備孕階段可能會遇上輸卵管阻塞治療,當成功懷孕後,身體適應期內出現的各種不適同樣需要細心照顧。
噁心嘔吐與胃灼熱的處理方法
孕婦在懷孕初期最常遇到的莫過於噁心及嘔吐,俗稱「害喜」。這種情況多於早上起床時出現,亦可能因嗅到氣味或進食而誘發。建議孕婦於起床前先進食乾身的食物,如蘇打餅或乾吐司,避免空腹下床。飲食方面,宜少量多餐,避免油膩、辛辣及不易消化的食物,並於進食與飲水之間保持間隔。嚴重孕吐導致無法進食或脫水時,應立即求醫。

至於胃灼熱,主要因為荷爾蒙令胃食道括約肌鬆弛,加上子宮上升壓迫胃部所致。應避免進食過快或過多,減少進食刺激性及油炸食物。用餐後不宜即時躺下,睡覺時可將枕頭墊高,以減輕胃酸倒流的情況。如症狀持續,可諮詢醫生意見,切勿自行服藥。
便秘與痔瘡的預防與改善
便秘是孕婦常見困擾,主要因腸道蠕動減慢、子宮壓迫腸道及飲食纖維不足等因素引起。建議每日攝取足夠水分(約二千毫升),多進食高纖維食物如蔬菜、水果及全穀類,並保持適量運動,例如散步。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亦有幫助。若便秘嚴重,應先諮詢醫生,切勿自行服用瀉藥。

由於便秘及子宮壓力增加,孕婦容易出現痔瘡。預防方法包括避免久坐或久站,定時排便,溫水坐浴亦可紓緩不適。如痔瘡疼痛嚴重,應尋求醫生協助,切勿自行用藥。
頻尿、陰道分泌物及其護理
懷孕期間,子宮擴大會壓迫膀胱,導致頻尿。這種情況多於懷孕初期及末期較為明顯。建議有尿意時應即時如廁,晚餐後可適量減少飲水,以減少夜間起床次數。若排尿時有灼熱、刺痛或尿液異常,則有可能感染,應及早就醫。
陰道分泌物增加亦屬常見現象,主要與荷爾蒙變化有關。孕婦應保持外陰清潔,每日淋浴,選用透氣棉質內褲,並勤於更換。避免使用消毒水或香氛產品清潔私處。如分泌物出現異味、搔癢或顏色改變,應諮詢醫生,以排除感染可能。有些孕婦在備孕或懷孕期間,會考慮接受暖宮療程來調理身體,促進子宮血液循環,從而提升整體舒適感。
下肢水腫、抽筋與腰背痛的應對
隨著懷孕週數增加,子宮壓迫下肢靜脈,容易造成水腫、靜脈曲張及抽筋。孕婦可於休息時將雙腿抬高,避免久坐、久站及穿著緊身衣物。抽筋時可輕輕按摩小腿,並攝取含鈣豐富的食物,如牛奶、小魚乾等。睡前將腿部舉高數分鐘,有助促進血液循環。
腰背痛亦常見於懷孕中後期,與姿勢不良及荷爾蒙令關節鬆弛有關。孕婦應保持正確姿勢,避免提重物及過度勞累,坐時可用靠墊支撐腰背。適當按摩及使用腹托亦有助減輕不適。
何時需要尋求醫療協助
大部分孕婦的不適症狀屬於正常生理反應,透過調整生活習慣已可紓緩。然而,若出現嚴重嘔吐導致脫水、持續腹痛、陰道出血、分泌物異常、下肢嚴重腫脹或其他無法解釋的不適,便應盡快求醫。此外,孕婦如有慢性疾病或特殊狀況,更應定期接受產前檢查,與醫護人員保持溝通,確保母嬰平安。